古人“煮酒论英雄”,为什么酒要煮?他们喝的是什么酒?
为什么酒要煮?古人喝的是什么酒? 先说酒的来历,酒行业的祖师爷——杜康,相传杜康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君主,他把吃不了的粮食放到了枯树的树干里,经过发酵,无意中形成了酒,杜康也就成为了中国的酒神。这可能只是传说。 在我国古代,酒主要是以大米、黍米、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,所以也可以称为“米酒”,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,酿出的酒经过过滤之后,还含有不少的细微米渣,所以呈现浑浊状态,当时称为“浊酒”,而过滤是需要用包茅,就是南方的一种茅草,说是春秋时齐桓公率军讨伐楚国,就是因为楚国好几年没有给周天子进贡过滤酒的包茅,让周天子喝酒喝的不开心,所以后来有包茅之贡的说法。 因为过去,尤其在掌握蒸馏技术之前,酒精的度数并不高,像现在很多人家都自制葡萄酒和米酒,古时因为糖是很昂贵的,更多的是用酒曲酿造,所以肯定还不如现在自家酿的酒清澈,因为酿造技术的初级阶段,酒里肯定含有少量甲醛等有害物质,加热也能起到消除作用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古人的煮酒绝对不是把酒煮沸,那就没酒味了,而是温酒。 现在南方很多地方做米酒,在冬天饮用时,凉着喝口感特别不好,稍微烫一下,味道就变得特别香
古人“煮酒论英雄”,为什么酒要煮?他们喝的是什么酒?
猜测是黄酒或者梅子酒 “煮酒论英雄”的故事,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之间。曹操已是挟天子以号令诸侯的“丞相”和“大将军”,位极人臣,实力雄厚。刘备却在群雄角逐中屡战失利,折将损兵,结果连唯一的小小地盘——小沛都被吕布夺走,不得已投奔了曹操,过着寄人篱下的可怜日子。身为“汉中山靖王后裔”的刘备,怎能甘心久处这种屈辱地位呢?他不但渴望东山再起,重振旗鼓,兴复刘姓汉家正统,而且已经和国舅董承等结成联盟,遵照汉献帝密诏,密谋伺机除掉野心勃勃的曹操。 当时的刘备也不傻,他知道狡诈多疑的曹操,绝不会因自己的归附就放松对他的警觉。刘备的诀窍就是所谓韬晦之计,成天躲在后花园种菜浇水,装得胸无大志,他的这个做法,果然瞒过了不少人,连他最亲密的结义兑弟关弱、张飞,也未看出此中深意。
酒一般煮熟几分钟?
2~3分钟。煮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酒的温度不要超过40摄氏度。温度高了口感不好,黄酒加热到38~40摄氏度是口感最好的,温度再高就会把酒精给挥发很多从而影响口感。酒除了煮热了喝,还可以常温喝,在夏季可以放冰箱冰冻一下喝。
30斤米煮白酒放多少水?
答:30斤米做洒需放水12千克。 一斤糯米能做1.5-2斤甜酒,具体做法如下: 主料:糯米500g,安琪米酒曲3g 辅料:凉开水400g 步骤 1.选上好的糯米。 2.糯米提前一天用清水泡上,水要多一点,以保证糯米泡涨后依然可以没过米。 3.泡好的米用手捻可以碾碎就泡好了。 4.将蒸锅里铺上屉布,泡好的米最好再淘洗一遍放入,中火蒸1个小时。 5.蒸好的米放室内凉至温度在30--40度,不要完全放凉,这样做出来的米酒才更甜香。米倒入一个干净无油的带盖的盆里,用凉开水(最好也是30度左右)把米冲散。加水时要一点点的加,加入后就立即把米弄散,逐渐把全部的米都弄散,不再成团,但也不要用过多的水,以米散开又没有水分留在盆里为宜。